你知道宝马曾经差点被奔驰收购吗?你知道“BMW(别摸我)”还曾经叫过“EMW”吗?你知道5系为什么用“5“这个数字而不用”88“?作为宝马旗下极为重要的一个车系,5系的发展也见证并且推动了宝马的发展。下面就跟随我一起,探寻宝马5系的前世今生。
注:如果您有兴趣、有时间并且有耐心想要细细了解5系的历史,那可以沏上一杯香茗,仔细阅读一下本文......
1972年对于宝马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他们在这一年发布了自己的全新车型:5系,宝马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不过要讲5系历史,就不能不从更早的1950s年代说起,没有这段历史的沉淀,5系的出现也不会那么必然。
二战后的一段时间内,宝马经历了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一方面是二战期间,宝马在慕尼黑的工厂被盟军轰成了灰烬;爱森纳赫的工厂还在,但是被划入了苏军的控制区。爱森纳赫工厂里继续生产汽车和摩托车,不过LOGO上的标志色却变成了伟大的苏维埃红色!车名也不叫BMW,改成了EMW。另一方面,宝马在重新恢复汽车生产之后,没能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定位。他们尝试了很多种车型,但是大部分都停留在了原型车阶段,赔了本儿也没能赚到吆喝。在这些几乎耗光了宝马家腰包的车型中,有些车也是值得记住的,比如501、502、507。
501是宝马在1951年在法兰克福车展上推出的车型。那时候的宝马车可不像现在一样把自己跟“运动”这两个字扯上关系。501是一款笨重的四门房车,2.0升直六发动机只能输出65马力,被形容为“跟船一样”。不过,当时的宝马可能赚钱有点心切,501虽然受到各方批评,但是售价却高得出奇:17500德国马克。没概念?这么说吧,那时候德国的办公室白领阶层的平均月收入为360德国马克,不吃不喝干四年,能买一台501。
501笨重,价钱又贵。它的外型设计上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二战前的车型(这是吃老本儿的节奏么?)。这些怀旧又复古的设计赢得了一些传统宝马拥趸们(这群人被叫做Bimmer)的青睐。这些人给501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巴洛克天使(Baroque
Angle)。不过,名字再好也掩盖不了501的本质,这车的销量始终没什么起色。即使后来宝马把501的发动机换成了2.6升V8(车名也叫做了502),消费者还是没能买账。美国汽车进口经销商“帕克街男爵”马科斯·霍夫曼(Max Hoffman)非常喜欢战前的宝马,于是他想把战后的501带到美国市场,结果嘛,货不好放到月球也没用的~~~501在美国依然无人问津。
501的失败并没有让霍夫曼对宝马丧失信心,而是决定要帮助宝马一起研发车型(这才是真爱)。霍夫曼和宝马共同设计的507在1955年法兰克福车展上展出,这款车性能强劲、造型夺目,绝对称得上是一部好车。但是宝马又有地方掉链子:制造质量跟不上节奏。那时候宝马几乎还处于手工打造阶段,507的生产成本不是高,是相当高!比当时他们的对手奔驰推出的300SL鸥翼门跑车还要高!300SL被奉为永恒的经典和那个时代不朽的骄傲,507则只以253台的产量惨淡收场。不过,507设计上成功为宝马指明了方向,在极度黑暗的夜里看到了一丝曙光。但愿这丝曙光不是幻觉~~~
宝马在1955年还推出了一款奇特的车型——Isetta。人们喜欢叫它“泡泡车”或者“蛋挞车”。这是意大利一家微型摩托车公司ISO设计出的车型,宝马拿到了在德国生产的许可。Isetta的发动机排量为247毫升,最高速度能达到85千米/小时。当然,享受最高时速是需要承担风险的:巨大噪音、不停抖动,还有约百公里7升的油耗。不过这款小车在当时还颇受欢迎,因为当时埃及关闭了苏伊士运河,欧洲马上石油紧缺,人们自然喜欢这种还算“省油”小车。0.25升排量的“汽车”,百公里7升,这叫省油?
上面提到的众多各式各样的车型也没能挽回宝马经济上的颓势。因为这些车型要么略高端,如507;要么太低端,如Isetta。面对50年代末期日益增长的中档车市场,宝马鲜有作为。面对日益落魄的宝马公司,董事会也进退两难,最终不得不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提议:将宝马出售。汽车公司出售这事儿并不算太囧,但是宝马这次不同,不仅要出售,而且最大可能的潜在买家居然是宝马的死对手:戴姆勒-奔驰!
1959年11月,宝马在慕尼黑召开股东大会,这项提议被摆到了桌面上。虽然股民和工会都极力反对,但这些力量太小了,不能左右失态的发展。想必大家也都知道这次交易并没有实现,所以也不在这里卖关子了:德国近代史上一个显赫的工业家族决定要拯救宝马,那就是匡特家族中的赫伯特·匡特(Herbert
Quandt)和他的同父异母弟弟哈拉尔德(Harald)。他们用三个月的时间收购了宝马30%的股份,接管了宝马,这才让宝马没有姓了“奔”。
匡特家族给宝马带来的除了大笔资金之外,还带来了一个很明确的目标:立刻研发可靠的、大方的、有价格优势的中级别车。匡特家族任命工程主管Fritz Fiedler为这个新车项目的负责人。这个项目就是宝马历史上具有逆转意义的Neue Klasse车系。
Neue Klasse车系的第一款车型叫做1500,名字表示的是发动机排量,这种命名方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1500与之前的巴洛克天使501是完全不同的两款车型:1500是一款三厢的四门房车,线条不再是501上那种丰满、圆润的设计,而是变得非常锐利。
当时的宝马首席造型设计师威廉·霍夫迈斯特(Wilhelm Hofmeister)为1500设计了很低的腰线,发动机罩和车尾都很低。1500的发动机是宝马请来当时德国顶级的赛车工程师来辅助发动机专家冯•法肯豪森共同开发出来的。其实宝马最初想要的是一台排量为1300毫升的发动机,不过冯•法肯豪森认为2000毫升的发动机最有动力潜能,两者折中选择了1500毫升这个排量。但在选择上,冯•法肯豪森还有个小心思:1500毫升排量的发动机非常容易就能改进成为更大排量的车型。
就这样,Neue Klasse车系的第一批车型就是1500、1800、1600、2000(按照车型诞生先后顺序排列)。随后,宝马又推出了这些车型的双门版。最初双门版车型的最低排量为1600毫升,名字就叫做1600-2,后来就简化成1602。1602与1802、2002就组成了“02系列”。
注:1975年,BMW也推出了排量更小的经济车型1502(这些不靠谱的家伙们~~),但是时间不长02系列就停产了,取而代之的就是第一代3系。
Neue Klasse车系除了1500-2000与“02系列”之外,还有E3车系(后来发展为7系)、E9车系(后来发展为6系)。当然,上面四个之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分支,是什么呢?往后继续看。
Neue Klasse车系在市场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这也让宝马的实力逐渐增强。最重要的是宝马通过Neue Klasse车系的尝试找到了自己,找到了盈利点那就是运动型房车。这个概念对后来的宝马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伴随着近十年的积淀,宝马已经对奔驰构成了威胁,这在十年前是无法想象的。不过,想要进一步巩固甚至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停留在Neue Klasse是不现实的。宝马在大的方向前提下,还在积极寻求改变……
2第一代5系:E12 (1972年至1981年)
翻过身来的宝马一心想着扩张自己的规模。可大家都知道,守江山比打江山更难。
汽车厂商扩张自己的最快方式之一就是并购其他的汽车厂商。1968年,宝马有一次这样的机会:意大利车厂Lancia经济陷入瘫痪。宝马也开出了价钱,不过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收购以失败告终。
宝马又想到了其他办法:1970-1972年,加大对工厂的投资,一方面扩大工厂的生产规模,一方面开发新的车型。虽然现在的Neue Klasse车系的市场需求量跟高而且还在继续增长,但是市场还是需要新的车型来保证产品的吸引力,刺激消费。新的车型不会直接取代老款车型,而是会同时存在一段时间,短期之内实现车型种类的大幅增加。
两方面同时大幅投资就导致了资金短缺的问题。所以宝马决定新车型继续采用老车型的传动系统,底盘系统也将与老车型共享大部分零件。这样就能省出更多的钱来进行全新车型的车身设计。
那这个新的车型到底是什么呢?在起名字的时候,BMW也纠结了好长时间。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不再采用1500、2000这样以发动机排量命名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只能区分发动机类型,并不能区分车型。当时,有人提出一个方案:原来的Neue Klasse车系发展出了四门车(1500-2000)、双门轿车(02系列)、E3(后来的7系)、E9(后来的6系),新车型将会是发展出来的第5个分支,所以用“5”作为这个车系的代号。而车型型号由三位数组成,第一位就是车系代号,后两位表示发动机排量。这样还能与之前的巴洛克天使501形成呼应。后来,BMW家的市场总监保罗·赫尼曼(Paul Hahnemann)认为这个方案非常棒,5代表中级车,以后还可以用3代表更紧凑一些的车型,7代表更大的车型。这就形成了BMW家非常系统、严谨的命名体系。这种体系后来也被BMW的德国老乡奔驰(C、E、S)和奥迪(4、6、8)效仿。后来美国通用的鲍勃·鲁兹(Bob Lutz)说:“事实上,其他很多汽车制造商用了30年的时间来制造一种容易记忆的字母命名系统,但是没有像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这样为人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马自达的前北美首席执行官查理·休斯(Charlie
Hughes)后来也为新车命名为马自达6和马自达3,“宝马的命名系统非常恰当……宝马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车名与其极具价值的品牌联系到了一起。”
60年代,宝马与意大利博通设计室有很好的合作关系:博通在60年代初为宝马设计了3200CS Coupe,在设计Neue Klasse车型时也作为设计顾问。宝马在1969年再次让博通参与最新车型的设计。
博通设计室在2002ti车型基础上打造了一款原型车:Garmisch。
这款车一眼就能看出浓厚的意大利风格。意大利风格浓是浓了点,可这还是BMW吗?也就那菱形的“双肾”还勉强可以说是宝马,那些传统的Bimmer能接受吗?
这车的后窗上遍布蜂窝纹路,这样的设计可以保护后排乘客免受阳光暴晒,并且不影响驾驶员的视野。还有奇葩的是,这车的左侧轮毂跟右侧轮毂不一样,意大利设计也实在够难以理解的。外观新奇,内饰同样有看头:整体造型都跟当时的主流设计大不相同,仪表、方向盘都别具一格,副驾驶上还设计了一个平台,据说这是个“迷你写字台”。
当然,这款车只停留在了原型车阶段,不过外观风格或多或少也对后来第一代5系的设计有一定影响。但是充满未来概念的内饰并没有被采用。
其实1972年不止对于宝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对整个德国来说同样刻骨铭心。那一年慕尼黑举办了第20届奥运会,慕尼黑奥运会是全球的盛世,全世界媒体的焦点都集中在这里。宝马集团新落成的四缸大楼离奥运主会场不远,自然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本来宝马想借助奥运的影响力,在奥运期间发布5系,这样5系就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在世界面前。不过悲情的是,奥运会出现了恐怖事件,11名运动员在奥运村内被杀害。最终,5系的发布推迟到了法兰克福车展上。
第一代5系的发动机最开始选用标准的2.0升直列4缸,后来也配置了新一代的6缸发动机。并且在1974年为了应付燃料短缺和激增的燃油价格,宝马推出了配备1.8升4缸发动机的入门级5系518。这样5系的发动机选择从小型的1.8升排量4缸到220马力3.0升排量6缸,跨度非常大。在那个年代没有谁能为一款车提供如此之多的发动机型号。不停地翻新发动机技术、提升发动机输出功率可以在一个车型生命周期中获得更多的媒体关注。与福特仅仅为产品换一个新的头灯和进气格栅而不提升发动机的做法相比,宝马常常会从记者那里赢得更多赞美的笔墨。
宝马不仅更改发动机的排量,还把之前2000tii和2002tti上的燃油喷射技术也拿到了5系上。应用了燃油直喷技术的5系在尾部车名后面多了一个字母“i”。如:525i,528i,530i。
BMW家有个牛掰的部门:M部门(Motorsport)。20世纪70年代末,M部门老大Jochen Neerspach建议宝马应该推出一款产量不用那么高、但是性能一定要顶呱呱的5系版本。这样的5系和Alpina的定制改装版具有同样的价值和意义。这一想法打动了当时的宝马高层,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版本可以在5系换代之前,仍然保持不错的销量。
当时宝马最强劲的发动机是一台3.5升六缸发动机,这台发动机曾经出现在635CSi、735i上,还曾应用于宝马传奇跑车M1上,有很深的赛车血统。不过M部门认为没必要用277bhp的四气门发动机,而是采用了性能稍低一些的218bhp的双气门发动机,这也是为这个性能版5系的成本考虑。
M535i在1979年法兰克福车展上亮相,这部最快的5系从0-100千米/小时加速只需要7.5秒左右,极速能达到215千米/小时。但是,BMW并没有把M535i规划到M系车型阵营中,不过,是M535i让BMW知道这样的性能轿车是具有市场与未来的!
第一代5系在1981进行了换代,E28取代了E12。不过E12在南非工厂还一直生产到1984年。从1972年到1984年间,宝马共生产了699094台5系。这个数字告诉我们,第一代5系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第二代5系:E28 (1981年至1987年)
在E12退出后仅3年,宝马就开始着手开发第二代5系车型了。这么早就考虑换代并不是因为E12不好,而是宝马太想让E28变得更好。宝马非常看重这次换代,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结果怎么样呢?
大量时间、资金投入的结果是:所谓的新车E28看起来和上一代并没有什么不同。这让许多期待的车迷实在有些失望。不过,当时的宝马设计师Karlheinz
Radermacher为我们解读了E28的设计:1975年他们开始设计E28。宝马认为中级车市场的潜在消费者对车型外观都比较传统和保守,过激地改变设计风格很容易失去市场。所以他们最终决定:新一代5系一定不能与E12确立的风格体系相差太远。
E28的外观虽然与E12很相似,但是在风阴系数、车内空间、悬架系统、车内配置等方面都与E12有很大区别,全部进行了升级。这次换代被称作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改造”!
E28与E12真的差不多吗?当然不是,否则那些投入的时间和资金都去哪里了!E28车门和车顶完全沿用了E12时代的冲压模具,这是造成两者非常相似的主要原因。不过除了外观相似之外,E28的其他设计都与E12有很大不同。
E28的轴距比E12长28毫米。宝马认为5系应该作为一款家用车,所以后排的空间非常重要。E28的后排头部空间比E12增高了27毫米,后排腿部空间也增加了40毫米。车身加长,但整车重量却比E12轻了100千克,因为E28的车身采用了轻量化设计。另外,在E28的设计中,宝马考虑了风阴系数并进行了风洞试验,这让E28的风阴系数降低为0.382-0.384。E12的风阴系数为0.44。
E28还有一个重大变化的部分就是配置方面:许多之前只有7系上才会有的配置都出现在了这一代5系上,比如油耗显示、保养间隔显示、自动温度控制、电动车窗、前排电动可调座椅、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等。
这些重大的变化都是发生在一眼看不见的地方,所以这次换代被当时的媒体称为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改造”。但是钱可着实没少花,据E28的设计师Claus Luther在晚年接受采访时透露,这种除了车壳不变哪儿都变的计划,让研发成本从预算的1亿德国马克变成了4亿德国马克。这个数字的确让人大吃一惊,20世纪80年代的4亿马克是什么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E12的发动机罩是从风挡玻璃处向前开启,E28以安全性为由把开启方式改成了现在常见的从前端向后开启。可见E28真的是把能改的地方全都改了。
1974年前后,E12曾经因为石油短缺和油价上涨的原因,推出了1.8升排量的版本。这个环境也对当时E28的开发造成了影响:石油危机让全世界的汽车厂商都在努力地搞节油技术,但是这一点让宝马非常纠结。他们的新发动机刚刚研发出来不长时间,如果现在就再搞一批新的节油发动机,之前的研发成本就全都全都泡汤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宝马不想为了达到节油的目的,而牺牲他们的性能,因为性能是5系宣传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在这种矛盾中,宝马的解决办法就是研发一台性能并不差的柴油发动机出来。最终,一台2.4升直列6缸柴油发动机版本的524d在1984年面世,这是宝马家第一次应用柴油发动机。后来又在这台柴油发动机上增加了涡轮增压技术,输出功率达到了115马力,最大扭矩为210牛·米,最高车速可达到180千米/小时。搭载这台发动机的521td成为当时最快的柴油发动机轿车。
第二代5系推出的车型有518、518i、520i、524d、524td、525e、525i、533i、535i等等。从1981年到1987年,第二代5系只生产了6年,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外形与E12太相似,难以持续太长时间。但是,凭借着宝马这种低调、务实的态度,消费者还是很给面子。6年时间的总产量达到了722328辆。
E12 M535i为M部门一直想推出的性能轿车做了预热。到了E28时期,第一代M5正式亮相。第一代M5发动机是来自宝马M1跑车的M88/1,经过改进后发动机代号变为M88/3。这台3.5升直列6缸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290马力,峰值扭矩为340牛·米,0-100千米\小时加速为6.3秒,最高速度可达到246千米/小时。
最初,M部门计划每年生产250辆,不过,市场需求比预期要高不少,从1984年10开始生产,到1987年12月停产,M5共生产了2145台。
4第三代5系:E34 (1988年至1996年)
第三代5系在1988年亮相于底特律车展,这是BMW第一次在美国车展上发布新车型,这也显示出BMW对北美市场的重视。
这次换代,E34与之前发布的E32 7系非常相似,在英国,Motor杂志称这代5系为“7系之子”。E34比E28明显要大一些,长度增加了100mm,宽度增加了51mm;随之车身比例也有一些变化,轴距增加了136mm;车身也降低了3mm。车身宽度增加、高度降低可保证车更加稳定,而且E34的流线造型再一次得到优化,风阴系数降低为0.30-0.32.。
值得强调的是,BMW在这一代5系的研发中首次应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这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设计车身结构,最终E34虽然比E28更大一些,但是整车重量却减少了5%,而抗弯强度和抗扭强度提升了30%。
E34在美国市场就得适应美国的法规:在8千米/小时情况下发生碰撞,车体本身不能收到损害。所以E34 不得不在车头加上了难看的保险杠。不过,当E34亮相时,美国法规中规定的8千米/小时碰撞要求降低为4千米/小时,这就让BMW改变了想法:保险杠可以做的细一些,这样不太影响美观,而且也不再作为美国市场专有特征,毕竟保险杠也可以为5系的安全加分。就这样,所有的E34上出现了黑色保险杠。
E34的内饰部分得到了明显的改进,空间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且变得更加豪华。同样,也有很多E32 7系上的配置被应用在了这一代5系上,比如可调方向盘、自动空调等。后排增加了三点式安全带。
在1988年发布的E34里共包含5款车型:520i,524TD,525i,530i和535i。他们全部采用了6缸发动机。5款车型中动力最低的是524td,输出功率为115bhp。但是得益于BMW率先引进的博世的DDE(柴油数位监理系统),524td的扭矩要更高。
20世纪80年代,奥迪Quattro的成功掀起了一股四驱热潮,奔驰在1985年推出了自己的4-matic系统,福特也发布了自己的四驱技术,而BMW在20世纪90年代初才发布了自己的四驱技术:xDrive。这项技术应用在了当时的5系和同时期的3系上。车型分别为525iX和325iX。
1992年,宝马破天荒地在7系中使用了代号为M60的4.0升V8发动机,随后也应用在了5系上,车型为540i。这让对V8情有独钟的美国人非常欣喜。
第一代M5取得了意料之外的不错销量,这对M部门有很大鼓舞,也让车迷对第二代M5有了更多期待。不过,当第二代M5问世之后,宝马再一次让车迷们吃了一惊:这就是M5吗?为什么它跟普通5系一点区别都没有?这是普通5系自己贴的M标志吧?
但是在E34 M5平实、普通的外观下藏着的是一台代号为S38B36的3.6升直列6缸发动机,这台发动机的最高功率为315马力(比535i要高出100马力左右),最大扭矩可达到360牛·米。后来M5的外观也有所变动,增加了一些空气动力学套件,发动机也升级为340马力的3.8升版本。这代M5从0-100千米/小时加速只需要5.6秒,最高速度被限制在250千米/小时。
在1989年宝马还想在日内瓦车展上推出一款双门敞篷版M5,不过最终这辆车也没能登上车展的展台。据推测,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宝马的老板压根儿就不想生产这款车型,但是奔驰那边扬言要突出W124(E级车)的敞篷版,不能甘为人后的思想让这个敞篷版M5项目进行了下去。谁知道在日内瓦车展前夕,奔驰竟然宣布敞篷版W124项目被推迟到1991年,于是宝马也放弃了。还有一个原因,这辆车的生产成本实在有点高,是个费力不讨好的项目,要不是对手逼迫,谁都不会主动去做。
无论如何,在1988-1986年间,E34共生产了1333412辆,这几乎达到了第二代5系的2倍。
5第四代5系:E39 (1995年至2005年)
前几代5系的优秀表现,让5系有了萌生成为“中级车标杆”的想法。在E34的生产周期末端,宝马投资了10亿德国马克来进行换代研发,希望下一代5系操控性更好、更省油、跑得更快、更安全。5系已经成为宝马家最重要的车系。
E39之前,宝马的设计还是有些保守,E28与E12几乎相同,E34做了些改动但仍然保持了整体风格。这也进一步养成了那些宝马粉丝(号称Bimmer)比较保守的风格。
在E39这一代,在克里斯。班戈(Chris Bangle)的带领下,5系的设计风格相比之前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整车线条变得柔和、圆滑,没有了棱角,大灯变化比较明显,四眼大灯被两两整合到一起,变成修长的造型。
宝马开始也在担心这样一个较大风格的转变是否能得到人们的认可。于是想了一个讨巧的办法:在E39发布前半年左右,宝马向媒体透露了一些测试车的照片,提前预热一下,经过近半年的缓冲,E39发布时,人们发现新车跟之前曝光的照片相差不大,还比较能接受。
相比于E34 ,E39车身尺寸也增大了一些,长度增加了55毫米,加宽了49毫米,高度增加了23毫米。E39对于车辆安全性非常重视:车身大量使用了高强度钢材和铝合金,使车身的抗碰撞特性大幅提高。车重并没有和车身强度一起增加,因为E39使用了轻质铝合金悬架系统。E39还配备了侧方气囊,进一步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ABS刹车防抱死系统、车身稳定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等配置也是考虑到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E39依然保持了5系豪华内饰的传统,增加了带折叠功能的电动调节外后视镜、无钥匙进入、座椅电动调节、双区自动空调、自动大灯、定速巡航、6碟CD及DVD音响系统、导航系统等新科技配置。
2000年,宝马为了迎接新世纪,对E39进行了改款,这次注定不是一次平凡的改变,因为2001年推出的改款5系上的最大变化就是增加了光环型头灯,这就是宝马家著名的“天使眼”。
1998年,宝马在日内瓦车展上发布了第三代M5。这代M5搭载的是一台代号为S62B50的5.0升V8发动机,最大功率为400马力,最大扭矩可达到500牛·米。0-100千米/小时加速时间缩短为5.3秒。
凭借出色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也能逐渐被人们接受的外观,这代5系获得了无数奖项,包括“全美最佳汽车”、“十佳车型”等等。并且市场表现也相当给力,突破了1500000台。E39被认为是最成功的5系,E39在当时也如愿成为中级车的标杆车型。
6第五代5系:E60 (2003年至2010年)
如果E39的变化是克里斯.班戈到BMW之后的牛刀小试,那么E60的设计就是他的大刀阔斧了。凭借E39取得的成功,克里斯.班戈有底气对第五代5系按照自己的设计理念进行一番真正的设计革命。
E60的车身线条和双肾格栅形状变得更加圆润,头灯造型修长并且大幅向上扬起,尾灯造型也与之前的风格大相径庭。这些改变突破了一些传统Bimmer的底线,他们认为克里斯.班戈在瞎胡闹,一些激进的Bimmer甚至在Petition
Online(一个请愿网站)上发起了名为《Stop Chris Bangle》的请愿,要求宝马马上炒掉克里斯.班戈,不要再让他设计任何一款宝马车型。投票的人蜂拥而至,即使到现在,票数还在零星增长,这得有多恨班戈?目前的投票人数达到了14545。
但是,具有前瞻性的设计在最初总是会受到争议,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人能接受甚至喜欢上新5系的造型,这种新的设计风格也得到了汽车设计界的认可。2012年,班戈被授予了“EyesOn Design”终身成就奖。
科技配置方面最大的亮点就是5系应用了宝马家的iDrive(智能操作系统)。不过,那时iDrive功能还不够丰富,人们也不太习惯这样复杂的操作方式,这一配置遭受了很多负面评价。不过,这iDrive却掀起了一股人机交互的革命。此外,自适应巡航、主动转向、夜视系统等配置也出现在了5系上。5系进入科技时代。
这代5系采用了全新的动力系统,并且车型名称也不再严格按照发动机排量来命名。520i搭载2.0升直列四缸发动机,而523i、525i、525xi、530i、530xi全部搭载3.0升直列六缸发动机,535i搭载3.0升双涡轮增压发动机,545i搭载4.4升V8发动机。还有一台比较变态的550i,搭载了一台4.8升V8发动机,在这之前只有在M5上才会出现这么大的排量数值。
第四代M5的造型可不再那么平庸了,较大的进气格栅和空气动力学套件让M5的前脸看起来富有杀气,翼子板上带有M5标志的散热口也在显示自己的不平凡。
第四代M5搭载的是一台5.0升V10发动机,最大功率为507马力,最大扭矩为520牛·米。这样的恐怖数据让M5从0-100加速时间直接“破五”,只需4.7秒,最高速度仍然限制在了250千米/小时,解除限速后可达到315千米/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E60是第一代被引入国内的5系。2003年,华晨宝马成立并生产5系,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加长车型,这是BMW市场中心战略转移的表现之一,中国市场的诱惑可以美国大得多了!
7第六代5系:F10(F18) (2009年至今)
BMW的车型底盘代号从E3开始,一直发展到E46,其中E的含义,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代表“Entwicklung”,德语里“发展”的意思;另一种说法是E代表“Entwurf”,德语里是“设计”的意思。但是随着车型越来越多,E开头的代码已经用了大半,所以从新一代7系开始,底盘代号变成了F开头(F01)。到了5系换代的时候,底盘代号就成为了F10。
2009年,克里斯.班戈辞去了BMW设计总监的职务,原来班戈的副手阿德里安·范·霍伊敦克(Adrian van Hooydonk)接替了班戈的职务。
霍伊敦克1992年和班戈一起进入BMW集团,参与了BMW大多数车型的设计,其中Z9概念车和E63 6系是霍伊敦克主导完成。可以说,霍伊敦克对班戈的设计哲学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但又不缺乏自己的想法。在2009年,霍伊敦克接过班戈的衣钵之后,把E60上较为激进的造型稍微收了一些,使得F10在保留E60优雅气质的基础上,显得更加平衡。尤其头灯造型的设计体现了霍伊敦克对均衡的追求。
霍伊敦克对班戈的设计进行了传承和大胆改进,但是它的设计似乎很合宝马车迷的胃口,获得了一致好评!并取得了极好的销量。
第六代5系对于安全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在这代5系里,车体采用多层复合热压成型钢材,并且全系标配前座双气囊、前座侧边气囊、ABS防抱死刹车气筒、DSC车身动态稳定系统、DTC动态牵引力控制系统、车道变换警示系统等安全配置。有了这些科技加持,第六代5系在欧洲碰撞测试中轻松斩获五星桂冠!
除了常规的汽油版本、柴油版本之外,2011年,BMW发布了旗下的第三款混动车型:ActiveHybrid
5。这辆混动车型搭载了一台3.0升双涡轮增压直六发动机和一台电动马达,两者配合综合动力输出最高能达到340马力,成为除M5之外的最强5系。而且,这货的百公里油耗只有6.4升!
第六代5系凭借其优雅的外观、超强的配置,在中国市场成为中级车绝对的标杆车型。而中国市场也越来越得到BMW的重视:在2013年,传承和雕琢”的改款5系在海外发布,目前已登陆中国市场。
作为宝马专业改装户,更多的咨询可以通过咨询热线、QQ、或者微信进行沟通,谢谢~